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铺展了“三农”事业的锦绣前程,开启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壮阔征程。在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深深扎根于农村沃壤的我市农民散曲社以文化自信的壮志、文化自觉的豪情,承担起诗意呈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使命,决心“诗以载道”,为新时代美好蓝图添上壮丽一笔。
漫步全国文化先进市、山西省文化强市原平,有一支最令人称道的草根文化劲旅——原平市农民散曲社;放眼全国散曲创作领域,有一道最令人赞美的草根文化靓丽风景——原平市农民散曲潮。
扎根云中山下、兴起永兴河畔,茁壮成长起来的这个饱含泥土香、彰显原生态的农民诗曲文化组织,昂奋地举起了辉耀神州大地的文化名片,托起了当代农民诗曲创作繁荣的精神高地。他们自豪地创造了“国”字号的七个第一: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散曲社;创办了全国第一张散曲小报《天籁之歌》,创办了第一个散曲刊物——《农民散曲》;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农民散曲评论集《当代散曲评论集》;成功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农民散曲大赛;出版了全国第一部《农民散曲选》;享誉全国第一个“中华散曲之乡”。近年来,原平市农民散曲社坚持以弘扬主旋律、歌颂真善美为座右铭,以繁荣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为“方向盘”,扩建队伍占阵地,开展活动展风采,打造平台树特色,繁荣创作亮品牌,展示了新时期文化型农民倡导、培育、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
这支异军突起的农民散曲队伍,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扎根乡野队伍壮——分布在18个乡镇23个分社103个村庄的287位农民,在肥沃的田野上深深扎根,茁壮成长,他们左手握锄种庄稼,右手攥笔写诗曲,掀起了诗吟田园、曲进乡村的文化大潮;二是激扬地气活力强——这些草根诗人泥腿子们经常在小溪旁、树林里、田埂旁、土台上、农家院搭诗台、搞曲赛,交流切磋,研讨培训,创作活动如火如荼。现已出版集体与个人诗曲著作19本;三是享誉全国品牌亮——原平农民诗曲潮,波涌神州大地,受到了中央宣传部和中华诗词学会领导、专家的关注与高评。散曲社领导先后四次参加在天津、西安、北京等地举行的全国散曲学术研讨会与学术论坛,其发言和论文引起了很大反响。在第三届中国乡村文明论坛上还被评为“全国乡村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队伍强起来,做发展农村文化的排头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一股强大的春风,吹暖了神州大地。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子,也激发了农民追求文化生活的“精神欲”。农村文化站、文化大院不断涌现,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彼伏此起。文化开始成为广大农民的“第四餐”。
家居原平市王家庄乡永兴村的老教师、老诗人王文奎先生以“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悟性与热情,顺应农村文化大潮,骑一辆自行车跑村串户,积极地发动爱好写作的乡亲们练习写诗词、写散曲。把一些原来热衷于打扑克、玩牌、打麻将的农民,或闲坐海侃,甚至无事生非吵闹骂街者,以及蹲在阳坡湾湾晒太阳的老人们吸引进来。一拨又一拨的农民聚集在其麾下,于2008年8月7日成立了原平农民诗曲社。老王为大家讲授诗曲创作知识,培训骨干,以点带面,引导他们走进文化繁荣的大门,走上诗曲创作的平台。于是,一支浩浩荡荡的诗曲创作大军就在原平的乡野村庄出现了。他们自筹资金创办了《田籁之歌》小报和《农民散曲》社刊,作为会员们发表作品的主要阵地。同时定期举行诗曲研讨、经验交流和知识培训,还从外地请来常箴吾和折殿川等专家老师授课辅导,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散曲作者的创作水平,农民诗友的创作热情也更加高涨。有的甚至达到痴迷的境地,诗友王云飞一首【正宫·叨叨令】这样写道:“写诗写曲迷心窍,三餐饱饭嚼诗道。痴迷半夜背宫调,全家老少都嘲笑。做梦也么哥,清醒也么哥,酸甜自有心知道”。由此不难看出农民作者对创作的痴情和快乐。
原平农民散曲社不断壮大,由一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80余人。会员遍及全市18个乡镇的103个村庄,已建起23个分社。社长邢晨被接纳为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唯一的农民委员,有4人加入中华诗词学会;2人加入中国散曲研究会;45人加入山西诗词学会,105人被山西黄河散曲社吸收为会员,成为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队。大家通过学习、采风、研讨、创作等活动,大力提倡文化型、知识型生活方式,吟诗歌颂真善美,作曲鞭挞假恶丑,高扬时代主旋律,激荡起了精神文明和社会道德的新风尚。成为以文尽兴、净化社会空气的促进派。
中国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王美玉女士赞道:“想不到短短几年时间,这些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农民,散曲写的如此赏心悦目!那种贴近生活、关注焦点、漫咏主旋律的内容,曲调的运用和挥洒自如的功底,展现了当代农民的大视野。凡拜读过的曲家,都不得不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一创举,由衷的拍案叫绝!”
九年来,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在诗田曲苑耕平耘仄,共创作诗词散曲作品1.8万余首,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先后有1150首分别发表在《当代散曲》、《诗词月刊》、《中国当代散曲》和省市级报刊上,特别有200余首作品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如今的原平农民诗曲作者,挥汗田垄中,笔耕山水间,情系黄土地,高吟诗曲苑,天天抒发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好心情。各级报刊、电视台记者纷纷前来采访,呈现出“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景象!2012年11月,中宣部有关领导与省市各级领导来农民散曲社进行调研,原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领导更是十分关注,经常亲临现场指导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活动热起来,做建设先进文化的促进派
原平农民散曲社广大会员以满腔热情参加到各种丰富多彩的采风创作活动中来,以星火燎原之势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热浪滚滚的喜人景象。“夫妻比写诗”,“姐妹都登台”,“母女共吟咏”,“姑嫂论高低”,“父子同台赛”,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庄稼人写诗写曲蔚然成风,也成为一种文化生活的新常态。
原平农民散曲作品,注入了创新的生命力,为传统的散曲文体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一是在内容上,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歌颂当代农民美好生活,从而跳出了古代诗曲“吊古伤怀”、“才子佳人”、“离愁别恨”题材的窠臼;二是在风格上,鲜明的体现了当代农民热爱家园、勤劳致富、怡然自得的美好情怀,彻底告别了旧诗曲“愤世嫉俗”、“徘徊惆怅”、“怨天尤人”的颓唐格调;三是在语言上,更加朴实而活泼地运用了农家土语和时代新语,醇厚朴实,爽朗上口,明快流畅,原汁原味,摆脱了“引经据典”、“强说新愁 ”、“欲说还羞”的书生气息。
70多岁的王春和、何然然夫妻俩共同创作了一首《包饺子》来歌颂美好生活:“葱花肉馅油盐拌,揪团白面捏成片,包成饺子排排站,沸腾锅里鹅儿转。盘盘美味餐,顿顿家常饭,如今的日子人人赞”。姊妹“三朵花”中的大姐王银川,以“俺村浇地不收费,村民喜悦得实惠。一渠肥水流田地,禾苗万亩吐新翠。快乐也么哥,快乐也么哥,你瞧李三乐的满眶眶泪”的抒怀,表达了对党的感恩之情。
他们作为诗曲创作的主人翁,经常深入采风找“富矿”,走出一条文企联姻、“借船出海”的路子。跟一个个企业建立了和谐合作、共兴文化的友好关系,“企业家搭台,诗曲家唱戏”成为一条外延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会员们一次次走进恒昌机械厂、三利公司、辽晋洗浴中心、北庄文化大院和文物保护单位钟楼寺,通过采风采访、观摩交流,拓宽了创作视野,感受了企业风采,丰富了创作素材,激发了创作灵感,从而捧出了一批又一批诗曲作品,并经常举办现场诗曲大赛,还陆续编辑出版了《兴农曲》、《和谐之歌》、《山水情韵》、《莲韵》、《古刹今声》、《品味清风》、《清廉颂》、《铁血丰碑》等10多部农民诗曲集。既繁荣了自身创作,又发展了企业文化,从而开创了文化双赢、核心价值共培的和谐局面。
纵观原平农民诗曲作品,一首首都洋溢着新农村建设、新农家福祉的浓厚气息,激荡着精神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动听旋律,释放出拥抱新风、陶冶情操、滋养心灵的正能量。
品牌亮起来,
做诗曲创作大海的弄潮儿
原平农民散曲社的发展壮大,引起了省内外诗曲界的轰动。这块文化品牌,不仅为原平文化强市增添了一道灿烂的风景线,还为全国诗曲创作领域树立了新标杆。山西黄河散曲社《当代散曲》第九期开辟了刊登原平农民散曲作品的“曲进乡村”专栏,并加编者按说:“山西原平农民成立散曲社,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是散曲界的一件新生事物,是散曲这一奇葩在农家田野散发出的第一缕清香。我们祝愿这一缕清香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广阔的原野。”
原平农民诗曲社得到了全国散曲专家的高度评价。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山西诗词学会会长武正国评价:“原平农民诗曲社的散曲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原平农民朋友的诗曲作品,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和鲜活的语言,反映了当代农民新的思想感情,有着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是我国诗词散曲园中一朵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奇葩,我们为中国第一个农民诗曲社叫好!”山西诗词学会副会长、山西黄河散曲社副社长张四喜也说:“原平农民的散曲像一阵拂面清风,涤荡着阴霾浊气。这些不需雕琢加工的天然璞玉,不就是理所当然的当代散曲么!品着他们带有浓郁清香的诗句,领略和分享着他们的幸福时光,真让人无比兴奋。”
原平农民诗曲社还努力让自己的诗曲作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他们经常利用乡村庙会、赶集、唱戏、婚宴、寿诞等时机,把散曲作品的喷绘展板悬挂在最红火热闹的地方,并向观众朗诵讲解,让大家一起领略中华诗词散曲的风采。有的作品很快被人背诵传唱,成了家喻户晓的口头文学。上级领导和广大农村干部都称赞他们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播种机”。
在原平农民散曲社开创者、领军人王文奎先生离世后,社长邢晨、常务副社长王云飞化悲痛为力量,不负众望,拿起接力棒,带领会员们踏上了新的征程。
2014年一开春,他们就举办了“万马奔腾迎新春”诗曲比赛年度赛,评选出各等级获奖作者28名。同时陆续发展数十名新会员,新建了一个诗曲分社,先后举办了8次诗曲研讨培训会。特别是配合楼板寨乡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6月7日和楼板寨乡党委共同举办了一场以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的别开生面的诗曲擂台赛。农民诗友们一个又一个走上“擂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一首又一首诗歌散曲作品,以饱满、强烈的政治热情和清纯激越的乡土情韵传递出一股股震撼人心的正能量,还评出了诗词类、散曲类一、二、三等奖各12名,生动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的教育实践活动。
为宣传原平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取得的丰硕成果,歌颂原平的秀美山川,他们与市文联共同举办了《曲咏原平》全国农民散曲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参赛稿件240余份,经过专家评委认真评审,评出特等奖、一等奖各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10名,从而大大提升了原平和原平农民诗曲的知名度。
2015年5月初,被吸收为中国散曲研究会会员的邢晨和王云飞应邀出席了在天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散曲学术研讨会,邢晨作的大会发言《从散曲繁荣看曲进乡村的现实意义》,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进一步迈开了原平农民散曲社走向全国的步伐。8月下旬,邢晨又应邀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散曲创作学术论坛”,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当代散曲创作普及趋向浅议》的学术报告,受到大会点评导师和论坛领导的普遍认可。
2015年11月1日,第三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乡村文化复兴开启文化为王新时代”为主题,被选为全国十佳乡村文明建设典型之一的原平市农民散曲社社长邢晨在论坛上讲述了乡村文化在自己身边活化发展的故事,引起了中外专家的广泛关注。2015年12月1日《山西日报》刊发题为《活化乡村文化的山西样本》报道中指出:元曲,如今在城市里已经很难找到它的踪迹了,可是在忻州原平市的好多村庄,700多年的散曲,已经活化演绎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散曲的最大特点是“农民写,写农民”比如:“种曲花,心思撒,常到田头问桑麻。忘怀身外乘除价。不为啥,为了啥?为了拓荒多种瓜。” “春是一坛酒,先醉俺家牛,不待扬鞭奔墒头,撅死难松扣。犁透良田万畴,休看身前后。”
原平市农民散曲社成为黄土高原上一朵喷香吐艳的文化奇葩。她的兴起、发展和丰硕的成果,充分彰显出蕴藏于广大农民中的文化自觉意识。人们欣喜地看到,这个枝繁叶茂的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典型带来了原平市城乡散曲创作的繁荣景象。2016年12月23日,原平市和王家庄、楼板寨、西镇三个乡被山西诗词学会授予“山西散曲之乡”荣誉称号。不久,收入105位农民作者1512首散曲作品的《原平农民散曲选》由三晋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6年12月12日,中华诗词学会正式行文,授予原平“中华散曲之乡”称号。2017年4月21日,中华诗词学会郑欣淼会长亲临原平,为原平市颁发了全国第一个“中华散曲之乡”荣誉牌。11月28日,原平市出席了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召开的全国诗教工作盛会,原平被授予山西省第一个“全国诗教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还在主题报告中高度评价了原平农民散曲现象,预示着全国散曲创作的复兴,并开创了我国诗词曲“三座高峰”诗教创先活动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